吴东雷,科技创新中心副主任。
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,1994-1998年工作于浙江水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,1998年至今学习工作于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,2011-2012年在美国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土木工程系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研究。研究方向为废物生物处理与资源化,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“集中式镇级多通道风场控制有机垃圾快速腐殖化技术研究及示范”、科技部科技惠民专项项目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”、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等多项课题研究,已在Water Research、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,编写著作5部,授权专利20余项,已将多项技术成功转化于实际工程。
张清宇,浙江生态文明研究院专家。
浙江大学研究员,曾负责五十多项纵向及重大横向科研项目,主要从事大气扩散模型与模拟、环境承载力、环境治理体系、环境规划与管理、生态文明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。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“乘用汽油车各类VOCs排放因子的劣化机制研究”,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“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控途径与重点源减排技术应用研究”,国家科技部项目“乘用车温室气体减排策略及技术的研究”,国家发改委“一带一路生态环境合作机制的研究”、“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研究”,“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实施路径研究”,“西部地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研究”,“电力行业循环经济环境成本研究的子课题”;总理基金“冶金领域大气污染治理及调控政策研究”;国家环保局公益基金“DMF(二甲基甲酰胺)环境暴露评估及综合风险评价的研究”,“典型区域重点耗煤行业污染物排放现状及情景模拟研究”,“京津冀地区火电行业对北京灰霾的影响模拟研究”,“浙江省火电行业发展的大气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”,“AERMOD模式在山区复杂地形应用研究”;亚洲发展银行“中日低碳交通比较研究”,“宁夏回族自治区低碳交通发展研究”,“济南低碳交通发展研究”;UNDP项目“贵阳市货运车碳减排研究”,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“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不确定性分析研究”,“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建立及对杭州市空气质量影响的研究”,“杭州市机动车污染控制‘十一五’规划”,“杭州市机动车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”,“基于中尺度CALPUFF模型的杭州市机动车尾气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及控制对策研究”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项目“机动车大气污染物对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影响研究”,大同市“机动车大气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”,宁波市“机动车污染控制‘十一五’规划”,“乌兰察布‘十一五’节能减排规划”等项目。参加的“旋流塔颗粒粒径的分布监测的研究”项目中数据处理部分,该项目获化工部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,同时参加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(863计划)专题课题“生物还原耦合化学吸收处理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新技术”中数据处理分析。积极于学术研究和各种学术交流活动,在国内外主要刊物,如Atmospheric Environment,Energy Policy,中国环境科学等,发表论文50余篇。
张旭亮,浙江生态文明研究院专家。
截止目前研究成果获国家级、省部级、厅局级批示采纳共227篇,其中正国级、副国级批示采纳(含中央机构单篇采纳)73篇(A+及A类),正省部级、副省部级批示采纳(含中央机构综合采纳、中央机构观点采纳)134篇(B+及B类),厅局级采纳20篇(C类)。
2021.01-至今:
国家高端智库: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员;
国家发改委战略研究院: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 研究员;
浙江省哲社重点智库:浙江区域发展与合作研究中心 副主任;
浙江大学区域创新发展研究所 所长、研究员;
浙江省高校智库: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副主任;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访问学者;
玉泉智库(北京) 第一届理事、委员;
启真智库(浙江) 特聘研究员;
浙江省政协办公厅 特邀信息员;
浙江省科技智库学会 会员;
浙江省统战智库 专家组成员;
区域协调发展评论》编辑部 执行主任。
学术兼职:
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(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)(CRPE) 特聘研究员;
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(AFR) 特聘研究员;
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 特聘研究员;
浙江(安吉)生态文明研究院 特聘研究员;
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暨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 特聘研究员;
嘉兴学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 特聘教授;
义乌工商学院 首席教授、校领军人才。
党派任职:
浙江省政协列席 委员;
民盟中央经济委 副主任;
民盟浙江省委 委员;
民盟浙江省委经济委 主任;
民盟浙江大学委员会 委员;
民盟浙江大学西溪总支 副主委。
2013年以来的省级人才称号:
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;
浙江省151人才。
©2022 - 浙江生态文明研究院 版权所有